树立正确的理性消费观

| 日鹏2

不能不看的生活小常识,生活小常识小处着眼,受益无穷,生活中的小事情往往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正确的理性消费观,供大家参考。

树立量入为出理性消费观

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日前发布2020年第六期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背后隐藏的风险或陷阱。

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表示,一些机构或网络平台在宣传时,片面强调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优厚条件。然而,所谓“零利息”并不等于零成本,往往还有“服务费”“手续费”“逾期计费”等,此类产品息费的实际综合年化利率水平可能很高。部分营销故意模糊借贷实际成本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理解或认识。

与此同时,一些机构在各种消费场景中过度宣扬借贷消费、超前享受观念。这种对贷款产品过度营销、过度包装的行为容易诱导无节制消费,尤其易对金融知识薄弱人群、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青少年等产生误导。

具体来看,应从三方面提高认识:

一是理性消费,量入为出。要认真看清借贷产品内容,某些营销过度宣扬的“借贷消费”“超前享受”“借贷追星”行为不值得提倡,不值得效仿。对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要有正确评估,杜绝不计后果盲目借贷、盲目消费行为。过度借贷往往导致资金断流,最终会使消费者个人甚至家庭陷入困境。

二是合理使用借贷产品,切勿“以贷养贷”“多头借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消费者应了解网络平台贷款、类信用卡透支及分期等借贷产品,知悉借贷息费价格、期限、还款方式等与自身权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信息,警惕一些机构或平台所谓“免息”“零利息”的片面宣传。合理发挥借贷产品作用,树立负责任的借贷意识,不要过度依赖借贷消费,更不要“以贷养贷”“多头借贷”。

三是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借贷。要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注意查验相关机构是否具备经营资质,防范非法金融活动侵害。对不明的电话、链接、邮件推销行为保持警惕,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在可疑网站提供个人重要信息,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防范诈骗风险和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树立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远离过度借贷消费营销陷阱。

社区团购需理性选择

社区团购作为一种新消费模式,在为广大居民购物提供方便快捷、为农产品销售拓展渠道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管理模式尚不够规范,消费者关于虚假促销、退货退款不便捷、食品安全、商品质量等方面的投诉也呈上升趋势。

目前,从事社区团购的经营者形形色色,既有正规的电商平台,也有微商、社交平台,还有一部分个人组织的微信团购群。

湖南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在选择前一定要认真甄别,查看平台资质,了解售后服务情况,选择信誉良好、售后规范的团购平台。要询问供货商资质,了解供货渠道,仔细查看肉禽产品是否经过检验检疫、农副产品是否经过检测、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等;收货时,及时验收,查验产品优劣。要根据自身需要理性消费,不要因团购平台的低价促销而盲目囤积产品,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湖南省消保委表示,消费者可通过采取录频、截屏等方式保存产品的宣传介绍与服务承诺,保留与团购平台“团长”的聊天记录以及电子订单、支付页面等消费凭证。一旦遭遇合法权益侵害,应及时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举报或向消费者组织投诉。

大学生消费不理性容易陷入校园贷

近年来,大学生经济安全问题频发。

大学生每月花销几何?钱不够用时会如何处理?他们又是如何看待校园贷的?

2020年末,腾讯教育联合麦可思研究院开展大学生消费情况研究发现,超半数大学生月均花销在1001~2000元。

近七成女生主要开销为形象消费

腾讯教育—麦可思大学生消费情况研究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花销(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在1001~1500元的占比最高,为33%;花销为1501~2000元的大学生比例也较高,为24%。有18%的大学生每月花销在1000元及以下。父母和亲戚提供是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

大学生的钱都花在哪儿了?具体分析来看,除基本伙食费外,包括零食、饮料、营养品等在内的其他食品消费是大学生每月消费占比最高的一项(57.3%),其次为包括鞋服、首饰、化妆品、美容美发等在内的形象消费(48.6%),第三位是恋爱、聚会等在内的社交活动(39.9%)。

不同性别大学生每月主要花销存在差异,男生在个人娱乐活动、购买数码电子产品、通讯/上网费方面的花销占比明显高于女生,而女生投入形象消费、购买零食的消费占比明显高于男生。

54.2%的大学生偏好网购

互联网的发展使电商网站迅速发展起来,网络购物成风潮。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00后”大学生更偏好哪种购物方式呢?

腾讯教育—麦可思2020年大学生消费情况研究数据显示,54.2%的在校大学生更偏爱网络购物,也有42.2%的大学生认为需看具体商品决定,网络和实体店购物均有。

从不同地域来看,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偏好网络购物的大学生比例越高。在“北上广深”就读的大学生,有56.7%更偏好网络购物,但在地级城市及以下地区,这个比例为51.7%。

从购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来看,大学生购物最关注价格因素。数据显示,76.4%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主要考虑价格,其后为质量(68.3%)、个人喜好(60%)和功能(59%)。

从不同性别看,与女生相比,男生购物更看重品牌(39%),女生主要考虑他人推荐或评价(30.9%)、个人喜好(65%)及颜值(27.1%)的比例相对男生更高。

研究同时发现,大学生消费更趋理性。当计划购买的物品超出预算较多时,68.3%的大学生会判断家庭和个人接受程度决定是否购买,24.8%的人会直接放弃消费,仅有6.9%的人表示不管价格多少一定想办法购买。

一定要购买超过预算物品的大学生,主要会向父母求助(46.5%)、想办法挣钱后购买(33.7%)。37.2%的大学生表示会采取提前消费的形式(购物平台发起的分期付款:19.8%,贷款:17.4%)。报告建议大学生在信用消费或分期付款时充分考虑自己的还款能力,评估平台的可靠性和可信性,避免陷入消费贷陷阱。

33.5%大学生不了解校园贷是否正规

近年来,为大学生提供的贷款形式层出不穷。贷款为大学生创业或其他事项的应急处置提供了帮助,但一些违规校园贷也混迹其中,使大学生难以区分和选择。

33.5%的大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如何区分校园贷的渠道是否正规,36.1%的大学生表示“了解一些”区分方法。这或许也是近年来一些大学生遭遇非法校园贷的原因,加强大学生经济安全教育成为当务之急。

从在校大学生的反馈来看,目前高校提供的个人财产安全方面的帮助主要为“辅导员、班主任等会给予提醒”(61.6%),以及通过学校官网、官微等平台发布提醒(45%)。还有11.9%的大学生表示所在大学未给学生提供个人财产安全方面的帮助。

报告认为,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保障大学生个人财产安全需要高校给予充分支持,建议高校丰富相关课程、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消费安全和经济安全意识。

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