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流域农业绿色转型

| 自迅

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有机水稻种植基地,百亩水稻金黄灿烂、稻香四溢,不仅实现了水稻有机种植的高产,也破解了困扰多年的农业面源污染难题。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洱海流域农业绿色转型,我们一起看看吧!

洱海流域农业绿色转型

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洱海水质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是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理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

前些年,洱海流域无序开发严重,环湖生态遭到破坏,水质逐年下降。调查发现,除了周边旅游无序开发、非煤矿山生态破坏等原因外,农业面源污染也是重要原因。在洱海边,农民大多使用化肥种粮、种菜,大水大肥的种植模式产生了大量富含氮、磷的农田尾水。这些尾水顺着沟沟渠渠最终流入洱海,造成污染。

在生态搬迁、矿山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过度开发建设治理等系列措施推动下,洱海流域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洱海水质呈现向好趋势。2020年、2021年,洱海水质评价结果连续两年为“优”。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面,近年来,大理开始推行有机肥,以替代化肥。而改变当地传统种植模式的一项关键措施是引进了“水稻覆膜节水节肥综合高产技术”。

吕世华介绍,早在1998年,四川省农科院就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在成都市温江区开始地膜及秸秆覆盖旱作水稻试验,证明水稻覆膜种植具有显著的节水抗旱和减肥增产效果,可实现绿色丰产。

经过多年摸索,技术逐渐成熟。“2006年,这项技术在资阳市雁江区雁江镇响水村示范时,正逢百年不遇的川渝特大干旱,许多用传统方法种植的稻田颗粒无收,而采用我们技术的稻田却逆势增产。”吕世华说。

10月4日,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在古生村举办的测产验收会上,专家们给出的《洱海流域有机水稻高产栽培田间现场验收意见》称,实收面积204.00平方米,湿谷重245.10千克,晒干去除杂质2.0%,实测水分27.92%,折合标准水分亩产662.27千克。

专家组认为,项目组示范的以全生物降解地膜、开厢垄作、三角形稀植等综合集成的有机水稻节本高产技术试验,有效地解决了洱海流域水稻生产面临的低温胁迫、养分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对实现环境保护与水稻高产优质的协同、洱海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大力推广。

水稻覆膜技术化解多项难题

水稻覆膜节水节肥综合高产技术”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过不少疑问。

覆膜种植因其增温保湿的作用,在越冬作物和蔬菜生产上普遍应用,但应用水稻种植却很少见。

用“水稻覆膜节水节肥综合高产技术”种植的水稻只施农家肥作底肥,后期不再施追肥。前些年,这项技术在四川省大竹县等地推广时,许多农民并不相信这一技术能实现水稻高产。

2021年,大竹县永胜镇覆膜有机水稻试验田喜获丰收。测产结果显示最低亩产401公斤,最高580公斤,而不用覆膜种植的水稻亩产不到200公斤。看着秤数,村民们服了。

“也有人认为覆膜种植会导致白色污染。”吕世华介绍,实际上,技术人员在推广水稻覆膜技术的过程中就特别强调对环境友好和农膜的无污染化。2018年以来,技术团队还与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云南曲靖塑料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曲塑集团”)合作开展了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应用及覆膜机插秧技术的研究,并取得成功。

据曲塑集团总经理卢斌介绍,全生物降解膜主要成分是聚合物和聚乳酸,在作物生长后期被土壤中的细菌和真菌类微生物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及少量生物质,仅需2-3个月,地膜就能自然降解,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另一个疑问是成本问题,水稻覆膜会不会增加种植成本,降低收入。吕世华介绍,测算结果显示,每亩稻田虽然增加了200多元的地膜成本,但节约的农药、化肥支出就有近150元,还节约了几百元的除草用工,同时产量增加了1-2倍,稻米价格更是原来的好几倍。

“今年在古生村的示范田中,有机肥施用量比当地传统有机种植的用量还减少了60%。”吕世华说,这既是降低生产成本也是与环境友好。

“估计你已经看到我的朋友圈了。大理的稻米成熟后,因为品质好、安全性高,很多人想买。”吕世华告诉他的朋友们:“消费这些稻米,也是在保护洱海!”

洱海综合治理模式受到肯定

在云南省采访时了解到,洱海流域的农业绿色转型,实现的不仅是水稻的优质高产,其综合效应也正在显现。

“这一综合技术体系,实现了作物高产、资源高效、抗灾减灾、生态环保等多目标协同,对农业新型主体、农民合作社、企业等都有启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福锁说。

而洱海精准治理,实现流域绿色发展的经验,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日前公布的第二批整改正面案例介绍,大理统筹解决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问题开展生态治理,把“生态+”的理念融入产业发展,抓实洱海流域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水肥精细化管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开辟了洱海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新路径。

大理州“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种养旅结合’分区防控模式”也已经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五大模式之一,入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典型案例》。

今年8月4日,大理市农业农村局在《关于政协大理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委员提案第2022286号的答复》中介绍,大理严格落实洱海流域农作物生态种植奖补和绿色有机种植奖补政策,对执行生态化种植的经营主体和获得有机、绿色农产品认证的基地和产品给予奖补。

根据大理州今年8月22日印发的《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三年攻坚作战方案》,到2024年,洱海流域化肥、化学农药使用量分别比2021年减1%、2%,农膜回收率达8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3%以上,绿色转型发展成效明显。

同时推广覆盖保墒等技术,促进农业节水减排。到2024年,洱海流域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18万亩以上。强化农田尾水管控及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入湖污染负荷。

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