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布丁抽检不合格,平价不是豁免批评的理由

| 自迅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通报称,在2022年上半年各级市场监管部门抽检的3137批次雪糕产品中,有15批次产品不合格,其中包括大家熟悉的小布丁和大布丁雪糕,不合格项目均为蛋白质。那么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一下大小补丁的相关知识,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小布丁抽检不合格,平价不是豁免批评的理由

炎炎夏日,作为解暑利器的冷冻饮品雪糕,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一些产品因价格过高被吐槽“雪糕刺客”之后,这一次,小布丁、大布丁等平价雪糕,因为抽检不合格——蛋白质检测值低于国标,也很快登上了热搜。

不过,相较于“雪糕刺客”的满屏差评,舆论层面对于大小布丁雪糕,却表现出了异常的宽容。尽管它涉及到食品安全问题,网友还是表示,“5毛一根指望补充什么蛋白质”“少了蛋白质,问题不大”……

一些网友被“雪糕刺客”伤过,因此大小布丁雪糕抽检不合格后,基于其价格的亲民、平价属性,主动调低食品安全标准和舆论批判的阈值,这种心态可以理解。但必须强调的是,既然有国家标准,就应该一视同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而不能因为价格不同而区别对待。

从抽检检测值来看,小布丁雪糕蛋白质检测值为0.46g/100g,大布丁雪糕为0.36g/100g,而国标为应大于等于0.8g/100g,它们都和国家标准存在较大的距离,已经谈不上是存在“瑕疵”了。

针对抽检不合格,大布丁雪糕生产企业回应媒体称,系因公司错误地按照冰棒的标准制作了雪糕,“冰棒和雪糕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不一样”。这样的解释更加离谱。雪糕和冰棒,适用不同的标准,企业生产岂会连适用标准都搞混淆?如此巨大的生产疏漏,真的能够让人放心?至于召回产品,那些已经吃进肚子里的该如何召回呢?

在雪糕产品整体价格飞涨的背景下,那些亲民的产品,受到更多的推崇和喜爱,这是一种市场选择。但定价的高低毕竟是一个市场问题,觉得贵可以不买;如果产品质量存在问题,达不到国家标准,那被蒙在鼓里的消费者,其实连选择权都没有。

食品安全卫生是最基本的底线问题,国标的存在,正是为了守护这层底线。一家雪糕生产企业想讨好消费者,那首先应该把好产品质量关,对消费者负责。打着价格亲民的旗号偷工减料,何尝不是另一种坑人的“雪糕刺客”?

而且,从媒体报道来看,涉事企业曾多次被罚。其中小布丁生产商曾两次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处罚,且都是由于蛋白质项目不合格,可以说是屡次翻车。因此,对于这种多次出问题的企业,真没什么好同情的。价格低廉,不是可以无视国标的理由,更不是可以豁免批评和被罚的理由。否则,只会造就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导致质量安全整体滑坡。

在食品安全生产标准上,不分贵贱,任何产品都要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买得称心,吃得安心。

原来并非著名品牌

7月16日,记者致电小布丁奶油味雪糕生产企业东莞市新凯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对方回应称,此次检测仅是标签不合格,并表示已经更改了产品标签。

那涉事的小布丁奶油味雪糕是否是市面上普遍见到的伊利牌子的产品呢?涉事公司回应称,并非伊利的雪糕,是其公司自己的产品。

16日晚,伊利旗下冰淇淋@伊小利冰淇淋 也在微博回应,抽检不合格的产品不是“伊利小布丁”和“伊利大布丁”。伊利冰淇淋检测均符合国家标准。

同日,记者致电大布丁雪糕生产企业义乌市乐久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涉事产品不合格系因公司错误按照冰棒的标准制作了雪糕,“冰棒和雪糕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不一样”,并表示已按照相关要求召回相关产品。

对方还表示,涉事大布丁雪糕并非蒙牛产品,属于其公司的品牌。

线下仍是平价雪糕的天下

今夏雪糕冷饮因为“雪糕刺客”和“雪糕护卫”的讨论备受关注,记者走访上海市场,发现赤豆、绿豆和盐水棒冰“老三样”依然是上海人心中的解暑神器,但经过多年的市场培养,雪糕行业已充分“内卷”,亟需一场消费升级,赶上瞬息万变的市场,跟上年轻刁钻的口味。

上海街头有不少售卖“雪糕护卫”的冷饮批发小店,比如普陀区石泉路上的一家,仅仅五六平方米摆了两排冰柜,却是饿了么平台上的“隐形冠军”,“一天光外卖就能送150单”,总营业额高达一万多元。

老板娘介绍,“像可爱多、巧乐兹这种单价4元-5元的雪糕卖得最多,价格实惠知名度高,有时候一天能卖200多根。”

考虑到街坊邻居的口味习惯,光明雪糕的冰柜被摆放在门口左侧,顾客一进门就能看到传统的赤豆、绿豆和盐水棒冰,价格几乎都在3元以内,按照“10根8折”的规矩,老主顾们通常选择一次性囤货。

赤豆、绿豆和盐水棒冰“老三样”依然是上海人心中的解暑神器。制图:张看

店里的“雪糕刺客”也不是没有,最贵的一款卖40多元。不过老板娘说,“高价雪糕的销量不太稳定,有时候一天能卖二三十根,有时候一根都卖不出去。”

在大润发、华润万家等大型商超,记者也从销售人员处了解到,多数消费者都会选择10元以下的雪糕,20元以上雪糕销量比较平稳。

便利店是“雪糕刺客”最密集的场所之一,不过记者走访上海的全家、罗森、可的等多家便利店发现,多数门店明码标价,都以“图片+价格”方式贴在冰柜门旁。

创新口味雪糕网上更受欢迎

除了线下商超和批发店,雪糕的“主战场”已开始逐渐转移到线上。饿了么冰品行业运营负责人刘泽表示,上海的雪糕外卖销量较去年同比增长近八成,其中上海人最爱点的雪糕是光明盐水棒冰、中街冰点糯米糍香草口味雪糕、光明白雪中砖冰淇淋、老中街冰棍和伊利巧乐兹经典巧脆棒雪糕。

与实体店的销售数据类似,网购雪糕以平价为主,但创新口味销量更好。美团数据显示,中街、雪莲等平价本土品牌借批发店找到了新销路,最便宜的伊利小布丁冰棒只售1元。特别是上海,单价在5元以下的平价雪糕日均销量环比增长超100%,其中苦咖啡增长超100%,酸奶口味棒冰增长近200%。盒马的调研显示,朗姆酒提子、海盐焦糖、咖啡、抹茶等口味都是热门流行元素。目前,上海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口味是巧克力,其次是牛乳、咖啡、草莓等。

雪糕迎来消费升级大潮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消费升级的大潮在席卷咖啡、茶饮、中式糕点后,也终于刮到了雪糕身上。除了便宜好吃之外,配料干净、健康低脂等因素开始主导消费者的选择偏好。特别是在上海,消费者看重纯正用料、质地口感时,也兼顾对“无反式脂肪酸、代可可脂等添加物”等需求,连市消保委在测评时也会注重相关指标()。

0乳糖、植物奶等新元素出现在不少雪糕新品上,纯可可、巴氏杀菌乳、稀奶油等配料的加入,也打破消费者对“雪糕用奶品质不佳”的刻板印象。即便是传统老冰棍,也在口味、用料上做了升级改良,比如人工熬煮绿豆红豆、不添加蔗糖等。

联名和网红款更是层出不穷。光明和新茶饮品牌“7分甜”联名打造“杨枝甘露雪糕”,某些盒马门店一天能卖出20多根。还有新品“糖炒栗子老棒冰”,把冬季时令商品带到了夏天。盒马今年首推的麻薯冰淇淋也成了网红单品,销量环比增长80%。

高端之路道阻且长

雪糕市场的消费升级,带来了更好的口感体验,也推高了售价。此前钟薛高就是凭借独特的瓦片外形,辅以明星代言、KOL种草、跨界联名等营销模式,迅速占领了中高端市场。即使有66元的“厄瓜多尔粉钻”和160元的“杏余年系列”,高售价也并未吓退消费者,第三方数据显示,钟薛高2021年销售额为8亿元,比2020年增长了一倍。钟薛高的成功之路,让蒙牛、伊利、光明等老品牌也相继推出了中高端雪糕品牌。

但长期以来,国内高端雪糕市场由哈根达斯、梦龙等国外品牌主导;国产品牌由于长期深耕于中低端市场,品牌溢价尚未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国产雪糕的高端之路,依然道阻且长。

中国企业品牌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雪糕行业顾客推荐度指数前十的品牌中,哈根达斯占据头把交椅,钟薛高销量节节攀升,但也仍未上榜。另外,艾媒咨询调研发现,消费者对单个雪糕的接受价位大多在3—5元之间,所占比例为37%;其次是5—10元之间,占比为33.9%;在1—3元之间的占比为11%;接受价位在10元以上的较少。

7月1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明确,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钟薛高也表示在推动线下渠道单独冰柜的陈列,以便于消费者做区分。

明码标价或许能终结“雪糕刺客”的尴尬,但这场行业的升级,才刚刚开始。

8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