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为企业节省一个亿

| 自迅

2022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曹仁贤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在“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主基调下,以创新保“稳增长”。受益于政府减税降费政策,公司将节省出的约一亿元全部投入到了研发创新里,实现了良性循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一些减税降费相关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减税降费为企业节省一个亿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字成为今年报告的高频词,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七大政策贯穿其中,形成一揽子稳定经济的政策举措。

“今年国际环境复杂,可以说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我认为报告中提出GDP 5.5%的增长目标是非常科学的。作为企业来说,要想确保企业自身的增长,就要做好产品研发创新。”曹仁贤表示。

他认为,稳增长的潜力来自于创新,从企业角度来看,可以对标先进企业挖掘自身潜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洞察客户需求优化产品,把产品和服务都做到极致。“对于我们民营企业来说,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贡献。”

此外,曹仁贤表示,虽然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企业仍要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让最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走出去,继续扩大海外份额。

谈及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感触最深的地方,曹仁贤坦言是减税降费政策,“过去这一年,国家为了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勒紧裤腰带,政府支出方面都很克制,同时推出了一大批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减税降费的力度非常大。其中在企业创新和研发投入方面,国家对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由原来的70%提高到100%。”

“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我粗略计算了下大约节省了一个亿的费用,我们将这一个亿又投入到企业的研发创新里,实现了良性循环。”曹仁贤表示。

光伏产业潜力巨大

随着全球多国推出“碳中和”目标,清洁能源转型和绿色复苏成为热门话题,而在过去的2021年,A股市场上的能源板块可以用“风光无限”来形容,风电板块和光伏板块都成为大热板块。阳光电源作为光伏和风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也备受资金关注。

对此,曹仁贤直言,这是全球“碳中和”趋势带来的机遇,不过企业在看中机遇的同时,也要面对挑战。“很高兴看到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肯定,但另一方面企业的压力也非常大。这个压力就是不仅仅要做好防守,也要主动出击。”

曹仁贤透露,近年来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非常快,赛道也逐渐变得拥挤,除了强有力的竞争者之外,也涌入了很多新入局者。要想保持优势,企业就需要不断挑战自己,通过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并努力在产品创新、流程创新、营销创新等领域做出成绩,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资本市场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就要满足客户的需求,把核心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才能满足全球客户的需要,”曹仁贤表示,“企业只有把规模做上去、业绩做上去、市场占有率做上去,才能给投资者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提及风电行业,曹仁贤表示,一直以来市场和消费者中都存在一些误区,有的观点甚至认为风电是“垃圾电”,但其实随着风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成本在不断下降,产能在不断扩大,国家也在一直大力支持风力发电。“此外,风机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有的人看到风机很大,认为噪音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事实上影响是非常有限的。”

不过,曹仁贤直言,从普及率以及未来发展潜力来看,光伏行业的前景要优于风电行业,因此公司在光伏发电的投入也会有所倾斜。“毕竟有太阳就有电,光伏发电一般也不受区域和场景影响,甚至在沙漠地区也能安装使用,但是风电往往需要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地方。从能源的可获得性、灵活性和便利性来看,光伏发电都有着极强的优势。”

对于行业布局,曹仁贤表示公司近几年有一些重大的调整,新布局的主要发力点是储能领域,“虽然新能源快速发展,但其也有间歇性等问题,所以辅助新能源并网的储能技术非常重要,近年来的发展也比较快。”他直言,储能行业的发展对于阳光电源来说是很好的发展机遇,因此公司会加大电化学储能的投入。

另一方面,阳光电源也正在对光伏、风电、储能和充电的应用场景进行深入研发。“电动汽车充电业务上,我们希望未来能够让消费者充上太阳能、风能这样的绿色电力。”

此外,曹仁贤表示,公司还会在氢能、存量市场的智慧运维方面发力,“总的来说是在光伏、风能、储能、氢能及电动车等板块,在清洁电力的转换技术领域纵深发力。”

据悉,今年他带来了两份提案,分别是《关于尽快完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的建议》、《关于加大力度推广科技计划项目后补助机制的建议》。

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

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突破3亿千瓦,连续多年稳居全球首位。同时,在规模化应用的过程中,光伏发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成本持续下降,已全面实现无补贴平价上网,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

曹仁贤表示,2020年下半年以来,多晶硅价格一路上涨,加之光伏产业链其他材料、设备的上涨,另外光伏电站还普遍要求配置一定比例的储能系统用以辅助并网,增加了光伏电站的投资,总体看光伏电站的发电成本增加了20%-25%,由于上网电价已执行各地燃煤基准价而且偏低,导致光伏电站投资回报率急剧下滑甚至亏本。

“事实上光伏电站成本与各地煤电价格无关,其度电成本取决于光照强度、初始投资、息税及非技术成本,这个成本可能会高于或低于当地煤电价格,煤电价格本身也是波动的,所以将煤电价格作为光伏电站上网电价是不科学的,也有悖可再生能源法精神。”曹仁贤表示,按照《可再生能源法》,根据光伏电站当期成本和合理收益厘定新建项目上网电价,加快推进光伏开发利用,保障双碳目标如期实现,是当务之急。

据此,曹仁贤提出两点建议。

其一,尽快完善光伏发电价格形成机制,包括核定新建光伏电站保障性收购价格和进一步加快推进绿电交易市场。

核定新建光伏电站保障性收购价格上,他建议根据各地区光伏电站度电成本加合理收益核定新建项目保障性收购价格,每年核算1次,有重大变化适时核算调整,和各地煤电价格脱钩。光伏电站所发电量全额保障性收购,合理利用小时数内电量,上网电价执行保障性收购价格,并确保当期发电价格20年不变,超过合理利用小时数的电量可参与市场交易,由市场机制形成价格。

进一步加快推进绿电交易市场方面,他表示,虽然绿电交易试点已于去年9月启动,但仍以自愿交易市场为主,存在交易量小、交易价格低等问题。“从美国成熟绿电市场建设的历程来看,配额制的强制交易市场和自愿交易市场并行将是绿电交易市场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曹仁贤建议加快推进绿电交易市场走向成熟,适时建立配额制的强制绿电交易市场,释放绿电供需双方发展潜力。

其二,尽快建立光伏电站储能系统价格机制。

“现阶段要求光伏电站配置一定比例储能系统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由于没有建立储能系统成本疏导机制,光伏电站上网电价也未体现储能辅助服务及可控容量等价值构成部分,导致光伏电站投资回报率急剧下降。”曹仁贤透露。

他建议,对于发电侧配置储能的项目,由各省电网公司根据当地电网情况,每年核定一次储能配置比例,价格主管部门每年核定一次储能成本价格,并将储能成本纳入光伏电站保障性收购价格的成本核算中;对于电网侧储能项目(或者共享储能项目)参照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办法核定调峰、调频服务价格和利用率。

科技计划项目后补助机制

仁贤曾是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因此除了关注光伏行业发展,他也关注科技体制改革领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

“目前国家实施的各类科技计划,基本上都是采取‘事前补助、事后验收’的模式。”曹仁贤表示,该模式可以让项目承担单位尽早获得经费,尽早启动项目,为我国产学研合作和科技进步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不过,随着科技创新迭代速度的加快以及企业参与国家科技项目的意愿越来越强,该模式也明显存在一些弊端。如项目申报容易被人为操控,申报周期过长、项目过程管理繁杂,无法确保获补助项目的成果先进性,项目成果转化率低等。

为进一步加大科技项目事后补助推广力度,曹仁贤提出三点建议。

其一,尽快健全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后补助机制。

曹仁贤表示,财教[2019]226号文中规定的研发活动后补助,仅仅是将补助资金由事前拨付改为事后拨付而已,对项目的申请、立项、验收等管理方式并未有本质改变。他建议尽快修订出台新的管理办法。可以多家单位分别领取任务,无需在意单位实力孰强孰弱、技术路线谁好谁坏,以最终成果论英雄,在验收考核时再评比成果的先进性、可转化度、产业带动作用等指标,以此激发百家争鸣、减轻管理负担、提高资金效益,并完全杜绝低质量项目和烂尾项目。

其二,在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各类科技计划中全面推广后补助机制。

曹仁贤建议,优先选取以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为目标的、以解决“卡脖子”技术为使命的各类适合后补助的项目进行试点,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共性关键技术”和“示范应用”类项目,或在部分重点专项中开展。进一步完善后补助机制,并尽快在国家和地方省市全面推广实施。特别是对企业牵头的科技项目,建议全面推广后补助模式。

其三,加大力度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

曹仁贤表示,后补助不仅要关注科技项目本身的完成情况,更要关注项目成果后续的转移转化情况。对于获得补助的项目,在成果短期快速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的,应给予跟踪支持。“2020年为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科技部临时启动了‘科技助力经济2020’专项,并重点支持了一批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表现优异且带动效果明显的成果转化落地项目,成效显著,建议参照此种模式,后期继续加大力度推广实施。”

6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