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为什么会出现焦虑
近期,市场的回暖也让不少明星基金创新高了,不过前两日的下跌又让一些基民看懵了,涨了也焦虑,跌了也焦虑,到底该怎么办?小编在此整理了基金投资为什么会出现焦虑,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基金投资为什么会出现焦虑
1、天天盯盘,处处比较
很多投资者,并非不知道长期持有才能赚钱,但问题在于一开始就把预期定的太高,恰恰又遇到近期市场阴晴不定,导致过高预期一直达不到。
尽管过去两年权益类产品表现突出,但拉长时间来看,即便是股神巴菲特,在巅峰的50年间(1965-2014年)复合年化收益率也才21.97%。
因此,我们在买基金时一定要切忌天天看盘、频繁操作。如果做不到很好地控制人性的追涨杀跌,不妨试试少看涨跌,多学习理财知识。
尤其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投资者来说,市场难以准确预测,不要觉得自己看着大盘就能操作。
“不少投资者频繁地查看基金每天的业绩表现,然后在这种更即时的反馈中进行投资决策。但是,在投资里,‘及时行乐’的人往往最后并不快乐,而能够享受延迟满足的人却更容易获得意外之喜。”
投资不是分秒必争,更多时候,需要在上涨时“耐得住寂寞”,明确趋势;在调整时“坐得住板凳”,看透市场。基金投资短期或许可以靠运气,长期必须得靠实力。
2、盲目跟风,一把梭哈
在市场大热的时候,众多投资者纷纷跑步入场,但是往往容易被冲昏头脑,全部买了集中持仓在某些领域的基金。
而这种如果之后高台跳水,或者周期轮换,那结果可想而知。
这不禁让我想起巴菲特的一句话:“如果你是专业投资者,懂得如何操作尽量集中;如果不是,那请你尽量分散。”
不少投资者正因如此,到最后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才会焦虑。
3、不计风险平衡,不做资产配置
买基金长期看一定能赚钱,但基金是有风险的,涨跌是常态。
很多投资者往往更喜欢追涨,觉得涨的基金就一定能赚钱。尤其是感觉牛市要来的时候,总是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钱全部投资到基金里,最后导致浮亏金额大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这就是为何我总是劝大家要合理资产配置,不要全部把自己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高风险资产里面,一是为了平衡风险,二是能让大家在买基金时游刃有余,跌多了大不了加点仓,慢慢把成本拉回来。
指数大涨为什么我买的基金却不涨
首先,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持仓情况跟指数的成分股是有差别的。
主动型基金的管理要考虑仓位、行业配置、个股选择等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复制某一个指数。如果持仓情况跟指数基金一样,那我们买个指数基金就可以了。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它们的表现完全一致。
其次,指数大涨不代表全部行业和个股都上涨。
A股目前有个61行业和4525只个股,很多时候即使指数大涨,当天还会有些行业和个股下跌的。如果某一天创业板大涨,但是您持有的基金持仓情况跟创业板差异较大,比如都集中在一些大的蓝筹股上,那就可能会出现“指数大涨,但是我的基金没有涨”的情况。(数据来源:东方财富)
综上原因,我们持有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是很有可能跟指数的表现有差异的。
如何对抗买基金浮盈浮亏时的焦虑
1、淡定情绪,理性认知波动
有机构统计,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近10年数据统计来看,在统计周期内任意一天买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持有满1年,正收益概率为73%。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持有周期拉长,持有满3年和5年,正收益概率会相应提升,对应的平均收益也会显著增加。
有句话说的很贴切:“守基比守寡还难”。
基金的投资收益是“非线性的”,基金80%的收益,来自20%的时间,你要能耐得住80%时间的寂寞,才能真正赚到收益的80%。
因此,拉长时间来看,短期持有亏损概率会大大提高,焦虑症就不可避免。
其实,只要你手里的基金本身逻辑、理念没有变化,只需淡定应对,千万别盲目“割肉”。
2、设定目标,严格执行
我们大概分成三类不同类型的投资者:
对于特别保守的人,可以在市盈率超过合理市盈率范围以后就立刻全部卖出。
对于能承担一定波动的人,可以在市盈率超过合理市盈率范围后卖出一半,另外一半等待牛市。
对于比较激进的人,可以在市盈率超过合理市盈率范围后一点也不卖,等待牛市的到来。
除了市盈率以外,你还可以给自己设定收益目标。比如,你的目标是10%,那么,只要市盈率超过合理市盈率范围,并且收益率达到了10%,你就卖出。
对于如何卖出,只要你是在市盈率超过合理范围以后卖,都没有原则性的错误,具体怎么卖,就看每个人的风格了。
总之,你需要注意的是事先做好卖出方案。至于卖出以后基金是涨是跌,那并不是很重要。
基金投资相关文章:
★ 基金市场投资指南
★ 基金投资新手知识
★ 基金投资理财知识
★ 关于基金投资方法
★ 基金全部知识科普
★ 基金投资三大误区
★ 基金投资理财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