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搭建基金组合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话相信大多数投资者都听过。在波云诡谲的市场中,想必大家也正在思考这些问题:买一只基金够么?是不是需要构建一个“组合”?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该如何搭建基金组合,仅供大家参考!
明确资产,配置应攻守兼备
全球资产配置之父加里布林森曾说过:“做投资决策,最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市场,确定好投资类别。从长远看,大约90%的投资收益都是来自于成功的资产配置。”
毕竟,不同的资产、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行业表现不一,它们各有各的周期,想要达到较好的投资效果就需要打“组合牌”。以上证国债与上证指数近1年的表现来看,债券和股票两类资产走势还是不尽相同的,相比于投资某一品种,以组合的方式更能够分散布局,把握不同的投资机会。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持有组合比持有单只基金相对来说可以更加降低波动率。不同资产搭配可以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在分散风险的基础上尽可能为持有人争取更高的收益。
确定比例,要考虑自身特点
在了解自身情况和资产本身风险的前提下,资产配置组合中不同资产比例的确定应考虑自身实际情况。比如,对于风险偏好较弱的投资者,可以构建一个以债券或货币基金为主的投资组合,而风险承受力较强的投资者,则可以在组合中适当增加权益类基金的配置。
其实,我们在做基金组合或者资产配置的时候,还可以参考“4321”投资法则。比如偏保守型的组合,可将40%的资产配置债券型基金,30%配置货币基金,20%配置混合型基金,10%配置股票型基金。这样的组合,在期望资产稳步增值的同时,还拥有较好的流动性。
不过,“4321”法则中的比例不是一成不变,也并非适合每个人,其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承受风险的能力来进行灵活调整资产比例。
购买基金,制定好投资策略
当上述操作都做完,确定投资大方向之后,投资者究竟持有几只基金比较合适呢?又应该考虑怎样的组合模式呢?
组合产品一般3~5只为宜。虽是构建基金组合,但是基金产品也并非越多越好,建议以3~5只为宜,既能有效分散风险,也不会给后期的跟踪和管理带来较大压力。
组合投资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接受和认可,随之而来的组合产品及服务也如雨后春笋出炉,各基金公司也布局其中,发布自己的基金组合,一键购买,省时省力;多元配比,分散风险。
在众多组合策略中,不少组合产品也采用“核心+卫星”的组合模式。在构建组合时,也可以采取该策略,灵活配置,“核心”、“卫星”两个部分分别进行配置,选择不同的投资标的。组合的“核心”部分一般选择长期业绩出色且较为稳健的,比如优秀的主动混合型基金,或者上证50、沪深300这样的指数基金;在卫星资产里,可以选择行业基金、主题基金等等。
近两年来许多投资者购买的基金收益普遍不太理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绝大部分基金的大幅亏损对于投资者的这些疑问,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分析师李颖指出,首先基金产品本质是一揽子证券投资组合,基金的收益表现与投资标的基础市场的表现密不可分。在股票市场连续下跌的市场环境下,以投资股票为主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也难以取得正收益。在股市上涨的行情下,偏股型基金往往大部分能取得正收益。所以,基金也不可能创造神话,在近几年市场连续下跌的行情下创造很高的正收益。
从长期的绩效来看,大部分情况下,基金的整体表现要好于个人投资者,尤其在牛市和震荡市场的比较优势更为突出。如2006年和2007年均有超过八成的股票型基金取得了100%以上的回报,而个人投资者这一比例均达不到2012年近50%的股票型基金取得了5%至30%的回报,而调查显示有超过50%的个人投资者亏损幅度在5%至50%。因此,基金仍不失为个人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一个较好的投资工具。
无论是中国股市建设、经济发展还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各种问题,都不是短期能够消除的,都需要市场整体的理性来推动。但是作为投资者本身,一定要衡量清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能盲目的听信销售人员的宣传。如果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较弱或是短期要使用的资金,不能投入太多在单一的股票类基金中,以免受到股市波动风险的冲击较大。因此,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更有实际意义的,应该是抱有长期投资的心态,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续期选择相应适合的基金产品,避免过度追逐短期收益突出的热点基金、多关注长期业绩相对较为稳健的基金,通过定投、组合配置来分散风险、获取长期稳健的回报。
好啦,现在知道怎样构建“基金组合”了吧~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寻找适合自己的基金,创建属于自己的投资组合~
提示:
一要注意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的安排基金品种的比例。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基金,购买偏股型基金要设置投资上限。
二要注意别买错“基金”。基金火爆引得一些伪劣产品“浑水摸鱼”,要注意鉴别。
三要注意对自己的账户进行后期养护。基金虽然省心,但也不可扔着不管。经常关注基金网站新公告,以便更加全面及时地了解自己持有的基金。
四要注意买基金别太在乎基金净值。其实基金的收益高低只与净值增长率有关。只要基金净值增长率保持领先,其收益就自然会高。
五要注意不要“喜新厌旧”,不要盲目追捧新基金,新基金虽有价格优惠等先天优势,但老基金有长期运作的经验和较为合理的仓位,更值得关注与投资。
六要注意不要片面追买分红基金。基金分红是对投资者前期收益的返还,尽量把分红方式改成“红利再投”更为合理。
七要注意不以短期涨跌论英雄。以短期涨跌判断基金优劣显然不科学,对基金还是要多方面综合评估长期考察。
八要注意灵活选择稳定省心的定投和实惠简便的红利转投等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