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知识什么是“固收+”
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来自未来,收益表现与投资标的基础市场的表现密不可分,具有一定风险。那么对于我们新手当下有没有什么相对比较稳健的投资品种可以选择呢?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基金知识什么是“固收+”,仅供大家参考!
什么是“固收+”?
“固收 +”,顾名思义,主要是由“固收”和“+”两部分组成。
固收,全称是“固定收益”,通常是指相对收益确定性更强、风险更小的债券类资产,一般占比在 70% 以上。
而“+”则是在“固定收益资产”的基础上投资于股票等风险相对较高的权益类资产,这部分占比则不超过 30%。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看,“固收”就像是一杯原味的奶茶,而“固收 +”则是在原味奶茶的基础上加上一些“珍珠、布丁和奶盖”等等。
“固收+”产品的特点
“固收+”策略,简而言之,就是将产品组合中主要资产配置于固定收益产品,同时辅之以权益资产,以达到增强组合收益的策略。
从产品类属看,采用“固收+”策略的产品并无一个明确的区隔,这类产品多分布在偏债混合、灵活配置混合等各种产品中。
“固收+”产品追求的是中长期稳定增值的绝对收益,与传统基金跟随市场行情,通过拼排名看业绩的有本质不同。
所以“固收+”产品的业绩表现具有以下特点:
(1)仅以业绩排名无法评判产品业绩,尤其是短期排名,短期业绩能够打榜的通常是相对激进策略的产品;
(2)各年度收益率,甚至单季度收益,超越短期理财或货币基金收益的胜率需要够高;
(3)产品业绩的稳定性需要贯穿牛熊周期,尤其是回撤情况。正常情况应控制在5%以内。
(4)股票仓位的稳定性,需长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底仓标的大部分为走势稳健、分红稳定的优质股。
固收 + 策略的优势
了解了概念和特点之后,那这种投资策略又有何优势呢?这里简单总结为以下几点:
首先,相较于追求高收益的股票型基金,“固收 +”产品整体股票仓位一般不超过 30%,因此在控制回撤方面表现更优秀,注重给投资者带来更舒适的投资体验。
其次,遵循股债配置理念,攻守兼备。
一般来说,股债之间的关系多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股市债市同涨同跌,二是股债呈现跷跷板的关系。
我们以沪深 300 指数和中证全债指数为例,自 2010 年以来,第一种股债同涨同跌的情况虽然有,但多数还是呈现出跷跷板的关系,也就是股债一涨一跌,尤其是 2015 年后这种关系更为明显。
所以说,股债配置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在中长期投资过程中分散市场风险。
而“固收 +”正是通过这种资产搭配的方式综合股票和债券的优势与不足,一方面利用债券去构筑资产安全垫,追求相对稳健的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则利用股票去做增强、谋求更高的收益率。
固收 + 产品可能会亏损
但是,还是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投资不可避免会有一定的风险,“固收 +”产品虽然以追求稳定收益为主,但“+”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增厚投资收益的同时,也间接不可避免地放大了风险。
这部分整体表现为债市或者股市出现大幅波动时,“固收 +”产品也就会出现阶段性调整,不排除会有亏损的可能。
固收 + 产品的适用人群
因此,对于想要投资“固收 +”产品的个人来说,还是建议评估好风险和收益,如果完全无法接受亏损,那是不建议投资这类产品的。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这里也将这类产品适用于哪些投资者做了一下总结:
1.适用于厌恶高风险,整体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但是也要注意上面说的,固收 + 产品风险相对较低,但并不是完全不会亏损。
2.基金投资时间偏向于中长期,不过分关注短期业绩表现。
3.注重资产配置的投资者,“固收+”投资策略本质上也是一种资产配置,因此如果倾向于资产配置,但又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投资者,就可以考虑这种产品。
4.目前投资于一些货币型基金或者银行存款,但整体感觉收益太低,正在选择其他相对比较稳健替代产品的投资者。
小提示:
一要注意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的安排基金品种的比例。挑选最适合自己的基金,购买偏股型基金要设置投资上限。
二要注意别买错“基金”。基金火爆引得一些伪劣产品“浑水摸鱼”,要注意鉴别。
三要注意对自己的账户进行后期养护。基金虽然省心,但也不可扔着不管。经常关注基金网站新公告,以便更加全面及时地了解自己持有的基金。
四要注意买基金别太在乎基金净值。其实基金的收益高低只与净值增长率有关。只要基金净值增长率保持领先,其收益就自然会高。
五要注意不要“喜新厌旧”,不要盲目追捧新基金,新基金虽有价格优惠等先天优势,但老基金有长期运作的经验和较为合理的仓位,更值得关注与投资。
六要注意不要片面追买分红基金。基金分红是对投资者前期收益的返还,尽量把分红方式改成“红利再投”更为合理。
七要注意不以短期涨跌论英雄。以短期涨跌判断基金优劣显然不科学,对基金还是要多方面综合评估长期考察。
八要注意灵活选择稳定省心的定投和实惠简便的红利转投等投资策略。
基金相关文章:
★ 买基金要会选基金
★ 基金投资三大误区
★ 行情分析
★ 外汇基础知识解读
★ 股票投资名人心得